全球微速訊:小升初奧數(shù)行程相遇問題練習題(含答案)
小升初奧數(shù)行程相遇問題練習題(含答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小學奧數(shù)行程問題的題型多,綜合變化多,更好的掌握行程問題,掌握各種行程問題題型是必要的。以下是百分網(wǎng)小編搜索整理的關于小升初奧數(shù)行程相遇問題練習題(含答案),供參考學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xù)關注我們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
1、【中難度】題目:甲、乙二人分別從相距300千米的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35千米,經(jīng)過5小時相遇,問:乙的速度是多少?
解答:甲乙5個小時路程和是300千米,相遇時間是5小時,所以二人的速度和是300÷5=60千米/時,乙的速度是60-35=25千米/時。
2、【中難度】甲、乙兩列火車同時從兩地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0千米。兩車相遇時,甲車正好走了300千米,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答【分析】相遇時甲走了300千米,所以甲走了300÷50=6時,這6時正好是甲、乙兩車的相遇時間,兩地的距離(50+60)×6=660千米。
3、【中難度】甲、乙兩列火車同時從相距380千米的兩地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5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0千米。乙車比甲車晚出發(fā)1小時,乙車出發(fā)后,甲、乙兩車幾小時相遇?
解答:乙車晚出發(fā)1小時,則乙車出發(fā)時甲已經(jīng)行駛了50×1=50千米,此時甲、乙兩車的距離是380-50=330千米,所以乙車出發(fā)后,相遇時間為330÷(50+60)=3小時。
4、【高難度】一列貨車從甲地開往乙地,平均每小時行45千米,一列客車從乙地開往甲地,平均每小時比貨車快15千米,已知客車比貨車遲發(fā)2小時,客車出發(fā)后4小時兩車相遇,然后仍繼續(xù)前進,問:當客車到達甲地時,貨車離乙地還有多少千米?
解答:貨車每小時行45千米,客車每小時比貨車快15千米,所以,客車速度為每小時45+15=60千米;兩車相遇時,貨車已行了4+2=6小時,貨車所行駛的路程是45×6=270千米,客車行駛的.路程是60×4=240千米,甲、乙兩地之間的路程270+240=510千米,客車行完全程所用時間:510÷60=8.5(小時)??蛙嚨郊椎貢r,貨車離乙地的
5、【中難度】甲車每小時行4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0千米,甲車從A地、乙車從B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兩車相遇后4.5時,甲車到達B地,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兩車相遇后4.5小時,甲車到達B地,注意到甲車4.5小時走的正好是乙相遇時所行的路程,所以相遇時乙行了4.5×40=180(千米),相遇時間為180÷60=3(小時),AB兩地的距離是(40+60)×3=300(千米)。
二次相遇的要點及解題技巧
一、概念:
兩個運動物體作相向運動或在環(huán)形跑道上作背向運動,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必然面對面地相遇,這類問題叫做相遇問題。
二、特點:
它的特點是兩個運動物體共同走完整個路程。
小學數(shù)學教材中的行程問題,一般是指相遇問題。
三、類型:
相遇問題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可分成三種類型:求路程,求相遇時間,求速度。
四、三者的基本關系及公式:
它們的基本關系式如下:
總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時間
相遇時間=總路程÷(甲速+乙速)
另一個速度=甲乙速度和-已知的一個速度.
練習題
1、小升初二次相遇問題練習:求速度
甲、乙兩地公路長74千米,8:15一輛汽車從甲地到乙地,半個小時后,又有一輛同樣速度的汽車從甲地開往乙地。王叔叔8:25從乙地騎摩托車出發(fā)去甲地,在差5分不到9點時,他遇到了第一輛汽車,9:16遇到第二輛汽車,王叔叔騎摩托車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
根據(jù)題意,汽車40分和摩托車30分共行74千米,汽車31分和摩托車51分共行74千米。
可以知道汽車40-31=9分鐘相當于摩托車51-30=21分鐘行的。
可以得到摩托車行完需要40÷9×21+30=370/3分鐘。
所以摩托車小時行74÷370/3×60=36千米
2、小升初二次相遇問題練習:兩次相遇
快車與慢車分別從甲、乙兩地同時開出,相向而行,經(jīng)過5小時相遇。已知慢車從乙地到甲地用12.5小時,慢車到甲地停留半小時后返回,快車到乙地停留1小時后返回,那么兩車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共需多少時間?
解析:
快車每小時行1/5-1/12.5=3/25。
當慢車到達甲地并休息之后,快車行了12.5+0.5-1=12小時,
此時快車和慢車相距2-3/25×12=14/25
所以還需要14/25÷1/5=2.8小時相遇
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共用去13+2.8-5=10.8小時。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