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建造師市政公用工程高頻知識點
一級建造師市政公用工程高頻知識點
在尋求真理的長河中,唯有學習,不斷地學習,勤奮地學習,有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才能越重山跨峻嶺。應屆畢業(yè)生考試網(wǎng)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了一級建造師市政公用工程高頻知識點,助各位考生備考一建。
(資料圖片)
1K415021 掌握供熱管道施工與安裝要求
一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一)技術準備
1 組織技術人員熟悉施工圖紙,搞好各專業(yè)施工圖紙的會審,了解工程的特點、重點、難點所在。
2 做好施工中所用的有關施工及驗收規(guī)范、標準等技術資料的準備工作。
3 開工前詳細了解項目所在地區(qū)的氣象自然條件情況、水文地質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做好施工平面布置,確保施工順利進行。
4 對建設單位提供的地下管線等設施情況組織進行探查,對管道開槽范圍內已知的各種障礙物進行現(xiàn)場核查,逐項查清障礙物構造情況。與建設單位辦理地下管線及建構筑物資料的移交手續(xù)。
5 對管線及障礙物保護、加固、交通導改的技術措施進行討論、分析,并確定最優(yōu)方案。
6 穿越既有設施或建構筑物的施工方法、工作坑的位置及工程進行步驟應取得穿越不為相關產權或管理單位的同意與配合,并保證地下管線和構筑物能正常使用,地上建筑物和設施不發(fā)生沉降、傾斜、坍塌。
(二)物質準備
對管材和附件進行入場檢驗,鋼管的材質、規(guī)格和壁厚偏差應符合國家現(xiàn)行鋼管制造技術標準和設計文件規(guī)定,必須具有制造廠的合格證書或質量證明書及材料質量復驗報告,資料中所缺項目應做補充檢驗。對受監(jiān)察的承壓元件,其質量證明文件和制造資質還應符合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機構的有關規(guī)定。鋼外護管真空復合保溫管和管件應逐件進行外觀檢驗和電火花檢測。
二 施工技術及要求
1 管道安裝前,應完成支、吊架的安裝及防腐處理。標高和坡度符合設計規(guī)定。
2 供熱管道的連接方式主要有螺紋連接、法蘭連接和焊接連接。螺紋連接僅適用于小管徑、低壓力和較低溫度的情況。
3 對接管口時,應檢查管道平直度,在距接口中心200mm處測量,允許偏差1mm,在所對接管子的全長范圍內,最大偏差值應不超過10mm。
4 蒸汽管道的變徑以管底相平安裝在水平管路上,以便于排出管內冷凝水;熱水管道變徑以管頂相平安裝在水平官路商,以利于排出管內空氣。
5 距補償器12m范圍內管段不應有變坡和轉角。兩個固定支座之間的直埋蒸汽管道,不宜有折角。
6 管道穿過基礎、墻壁、樓板處,應安裝套管或預留孔洞,穿墻套管每側應出墻20-25mm,穿過樓板的套管應高出板面50mm。
三 管道附件安裝要求
(一)補償器安裝
1 在補償器安裝前,管道和固定支架之間不得進行固定;
2 在靠近補償器的兩端,至少應各設有一個導向支架,保證運行時不偏離中心;
3 補償器應與管道保持同軸,不得偏斜,有流向標記的補償器,安裝時應使流向標記與管道介質流向一致;
4 補償器的臨時固定裝置在管道安裝、試壓、保溫完畢后,應將緊固件松開,保證在使用中可以自由伸縮。
(二)管道支架(托架、吊架、支墩、固定墩)安裝
1 除埋地管道外,管道支架制作與安裝是管道安裝中的第一道工序。
2 無熱位移管道滑托、吊架的吊桿應垂直于管道軸線安裝;有熱位移管道滑托、吊架的吊桿中心應處于與管道位移方向相反的一側,其位移量應按設計要求進行安裝,設計無要求時應為計算位移量的1/2.
3 彈簧的臨時固定件,應待管道安裝、試壓、保溫完畢后拆除。
(三)閥門安裝
當閥門與管道以法蘭或螺紋方式連接時,閥門應在關閉狀態(tài)下安裝,以防止異物進入進入閥門密封座。
四 管道回填
當管道回填土夯實至距管頂不少于0.3m后,將黃色印有文字的聚乙烯警示帶連續(xù)平敷在管道正上方的位置。
1K415015 了解給排水管網(wǎng)維護與修復技術
一 城市管道巡視檢查
管道巡視檢查內容包括:漏點監(jiān)測、地下管線定位監(jiān)測、管道變形檢查、管道腐蝕與結垢檢查、管道附屬設施檢查、管網(wǎng)的介質的質量檢查。
二 管道修復與更新
(一)局部修補
進行局部修補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密封法、補丁法、鉸接管法、局部軟襯法、灌漿法、機器人法。
(二)全斷面修復
1 內襯法:也稱為插管法,一般只用于圓形斷面管道。
2 纏繞法:優(yōu)點是可以長距離施工,施工速度快,可適應大曲率半徑的彎管和管徑的變化。
3 噴涂法:將水泥漿或環(huán)氧樹脂均勻地噴涂在舊管道內壁上。
(三)管道更新
1 破管外擠:也稱為爆管法或脹管法,一般適用于管徑小于1200mm、由脆性材料制成的管如陶土管、混凝土管、鑄鐵管等,新館可以是聚乙烯管、聚丙烯管、陶土管和玻璃鋼管。
2 破管頂進
1K415014 熟悉砌筑溝道施工要點
一 基本要求
(一)材料
1 砌筑結構的"磚強度等級符合設計要求,一般不低于MU10;
2 用于砌筑結構的石材強度符合設計要求,設計無要求時不得小于30MPa;
3 砌筑砂漿應采用水泥砂漿,其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10.
(二)一般規(guī)定
砌體的沉降縫、變形縫、止水縫應位置準確、砌體平整、砌體垂直貫通,縫板、止水帶安裝正確,沉降縫、變形縫應與基礎的沉降縫、變形縫貫通。
二 砌筑施工要點
(一)變形縫施工
灌注瀝青等填料應待灌注底板縫的瀝青冷卻后,再灌注墻縫,并應連續(xù)灌滿灌實。
(五)砂漿抹面
1 水泥砂漿抹面宜分兩道,第一道抹面應刮平使表面造成粗糙紋,第二道抹平后,應分兩次壓實抹光。
2 抹面砂漿終凝后,應及時保持濕潤養(yǎng)護,養(yǎng)護時間不宜少于14天。
1K415013 掌握管道功能性試驗的規(guī)定
給水排水管道功能性試驗分為眼里管道的水壓試驗和無壓力管道的嚴密性試驗。
一 基本規(guī)定
(一)水壓試驗
1 壓力管道水壓試驗進行實際滲水量測定時,宜采用注水法進行。
(二)嚴密性試驗
管道的嚴密性試驗分為閉水試驗和閉氣試驗,應按設計要求確定;設計無要求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一般以閉水為準。
(四)管道的試驗長度
1 除設計有要求外,壓力管道水壓試驗的管段長度不宜大于1.0km.
2 無壓力管道的閉水試驗,試驗管段應按井距分隔,抽樣選取,帶井試驗;若條件允許可一次試驗不超過5個連續(xù)井段。
二 管道試驗方案與準備工作
(一)試驗方案
試驗方案主要內容包括:1)后背及堵板的設計;2)進水管路、排氣孔及排水孔的設計;3)加壓設備、壓力計的選擇及安裝的設計;4)排水疏導措施;5)升壓分級的劃分及觀測制度的規(guī)定;6)試驗管段的穩(wěn)定措施和安全措施。
(三)無壓管道閉水試驗準備工作
1 管道及檢查井外觀質量已驗收合格;
2 管道未回填土且溝槽內無積水;
3 全部預留孔應封堵,不得滲水;
4 管道兩端堵板承載力經核算應大于水壓力的合力;
5 頂管施工,其注漿孔封堵且管口按設計要求處理完畢。
(五)管道內注水與浸泡
1 應從下游緩慢注入,在試驗段上游的管頂及管段中的高點應設置排氣閥。
2 試驗管段注滿水后,宜在不大于工作壓力條件下充分浸泡后在進行水壓試驗,浸泡時間規(guī)定如下:
1)球墨鑄鐵管、鋼管、化學建材管不少于24小時;
2)內徑大于1000mm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管渠、預應力混凝土管、預應力鋼桶混凝土管不少于72小時;
3)內徑小于1000mm的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管、預應力混凝土管、預應力鋼筒混凝土管不少于48小時。
三 試驗過程與合格判定
(一)水壓試驗
1 預試驗階段
將管道內水壓緩慢升至規(guī)定的試驗壓力并穩(wěn)壓30分鐘,期間如有壓力下降可注水補壓,補壓不得高于試驗壓力。
2 主試驗階段
停止注水補壓,穩(wěn)定15分鐘;15分鐘后壓力下降不超過允許值時,將試驗壓力降至工作壓力并保持恒壓30分鐘。
(二)閉水試驗
1 試驗水頭:試驗段上游設計水頭不超過管頂內壁時,試驗水頭應以試驗段上游頂管內壁加2m計。
2 滲水量的觀測時間不得少于30分鐘,滲水量不超過允許值試驗即合格。
1K415012 掌握不開槽管道施工方法選擇要點
三 施工方法與設備選擇的有關規(guī)定:
(一)頂管頂進方法的選擇規(guī)定:
1 采用敞口式頂管機時,應將地下水位降至管底以下不小于0.5m處,并采取措施防止其他水源進入管道。
2 當周圍環(huán)境要求控制底層變形、或無降水條件時,宜采用封閉式的土壓平衡或泥水平衡頂管機施工;目前城市改擴建給水排水管道工程多數(shù)采用頂推法施工。
不開槽法施工方法與適用條件
施工工法 | 密閉式頂管 | 盾構 | 淺埋暗挖 | 定向鉆 | 夯管 |
使用管徑 | 300-4000 | 3000以上 | 1000以上 | 300-1000 | 200-1800 |
施工距離 | 較長 | 長 | 較長 | 較短 | 短 |
適用地質 | 各種土層 | 各種土層 | 各種土層 | 砂卵石及含水地層不適用 | 含水地層不適用、砂卵石地層困難 |
(二)盾構機選型
盾構法施工用于穿越地面障礙的給排水主干管道工程,直徑一般3000mm以上。
(三)淺埋暗挖施工方案的選擇
在城區(qū)地下障礙物較復雜地段,采用淺埋暗挖施工管道會是較好的選擇。
(四)定向鉆
定向鉆機在以較大埋深穿越道路橋涵的長距離地下管道的施工中會表現(xiàn)出優(yōu)越之處。
四 設備施工安全有關規(guī)定
1 起重設備必須經過其中荷載計算;
2 起重作業(yè)前應試吊,吊離地面100mm左右時,應檢查重物捆扎情況和制定性能,確認安全后方可吊起;起吊時工作井內嚴禁站人,當?shù)踹\重物下井距作業(yè)面底部小于500mm時,操作人員方可近前工作;
3 嚴禁超負荷使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