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若木雞的寓言故事
【資料圖】
呆若木雞”這個詞,一般用來形容一個人有些癡傻發(fā)愣的樣子,或因恐懼或 驚異而發(fā)愣的樣子。是一個 貶義詞。然而它最初的含義正好相反,是一個最高級的 褒義詞。接下來小編帶你看看它的故事。
呆若木雞的寓言故事
莊子認為,呆若木雞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其實可以斗,可以應戰(zhàn),可以嚇退群雞。活蹦亂跳、驕態(tài)畢露的雞,不是最厲害的。
目光凝聚、紋絲不動、貌似木頭的雞,才是武林高手,根本不必出招,就令敵人望風而逃。木雞不易得,養(yǎng)雞人知道。武林高手難求,行走江湖的人也知道?!巴颇倦u”,這是斗雞追求的境界。不是驕氣,不是盛氣,最終是一分呆氣。(黃明堅)
要是形容一個人有些呆頭呆腦、癡傻發(fā)愣的樣子,人們往往會用“呆若木雞”這個貶義詞。然而,“呆若木雞”最初的含義和現(xiàn)在的用法沒有絲毫關系,反倒是一個褒義詞。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篇》,原本是個寓言。故事講的是:因為周宣王愛好斗雞,一個叫紀渻子的人,就專門為周宣王訓練斗雞。過了十天,周宣王問紀渻子是否訓練好了,紀渻子回答說還沒有,這只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么底氣。又過了十天,周宣王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它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斗的心理。
又過了10天,周宣王忍耐不住,再次去問,但還是不行,因為紀渻子認為這只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這樣又過10天,紀渻子終于說差不多了,它已經(jīng)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說明它已經(jīng)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宣王就把這只雞放進斗雞場。別的雞一看到這只“呆若木雞”的斗雞,掉頭就逃?! 按羧裟倦u”不是真呆,只是看著呆,實際上卻有很強的戰(zhàn)斗力,貌似木頭的斗雞根本不必出擊,就令其他的斗雞望風而逃??梢?,斗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
莊子這則寓言很有趣,同時也表達了深刻的哲理,讓人不由得想到古人所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寓言道理: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現(xiàn)出來的也許是愚鈍,真正有高超技巧的人看起來卻有些笨拙,真正勇敢的人往往被別人誤解為膽怯。但是,如果真正處于非常境況時,這些人往往能夠表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能力。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