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紋綠鵯
基本解釋
拼音:zòng wén lǜ bēi
縱紋綠鵯
中 文 名:縱紋綠鵯
物種分類:雀形目PASSERIFORMES→鵯科Pycnonotidae→鵯屬Pycnonotus striatus
拉 丁 名:Pycnonotus striatus
英 文 名:Striated Green Bulbul
國內(nèi)分布: 國內(nèi)分布于云南西北部、西部、南部、西南部和東南部以及廣西南部。在我國分布面積狹窄,種群數(shù)量不豐富,屬稀少種類,應(yīng)注意保護。
國外分布: 國外分布于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到印度東北部支、那北部阿薩姆等東喜馬拉雅山以及緬甸北部、老撾、越南、泰國等中南半島國家。
分布狀況:亞種paulus罕見于云南西南部,亞種arctus見于西藏極東南部及云南。
遷徙:留鳥,不遷徙 野外鑒別特征:中等體型而具冠羽的橄欖綠色鵯。下體密布淺黃色縱紋,上體橄欖色帶細(xì)白色縱紋。眼圈黃色。僅有的另一種具縱紋的綠色鵯是紋喉鵯,但其背及腹部無縱紋。虹膜-紅褐;嘴-黑色;腳-灰褐。體長20-24cm。頭綠褐色具明顯的冠羽,其上具細(xì)的白色縱紋。上體橄欖綠色具細(xì)的白色縱紋。眼圈淺黃色。喉和尾和覆羽黃色,其余下體暗灰黑色具黃白色縱紋。綠翅短腳鵯外形、大小和羽色與之較為相似,但綠翅短腳鵯頭無冠羽,且頭部為栗褐色,喉亦不為黃色而為灰色,亦可明顯與之區(qū)別。
形態(tài)描述:額基和眼先上方綠黃色,眼先黃色,眼周淺黃色,頰和耳羽暗灰褐色具污白色縱紋;嘴基黃色,其余頭從額到枕,包括羽冠橄綠褐色有的標(biāo)本呈暗褐色具白色羽干紋。上體包括兩翅表面和尾上覆羽橄欖綠色,枕、上背、肩具寬的白色縱紋,往后白色縱紋逐漸變窄,到尾上覆羽僅羽軸為白色。尾羽暗褐色,外翈橄欖綠色,往尖端逐漸變?yōu)殚蠙旌稚?,外?cè)2-4枚尾羽內(nèi)翈先端淡黃色,尾羽下面橄欖黃綠色。下體頦為黃色或橄欖黃色,喉部亦為黃色、但較淡呈淡黃色,羽端綴暗灰黑色小斑點。胸、頸側(cè)和兩脅暗灰褐色具寬的黃白色縱紋,至腹中央灰褐色漸淡,黃色增加,縱紋不顯,尾下覆羽鮮黃色。
叫聲:高而圓潤的哨音tyiwut;三音節(jié)的whee-too-wheet叫聲及響亮的pyik…pyik聲。鳴聲為成組的顫鳴及吱吱聲。
生境:常成群活動在高大喬木頂部,有時亦到小樹和灌叢中活動。一般不遠飛,多做短距離飛行,即使受到干擾,至多飛幾米或10多米即停下,但在空曠地方亦飛得較快和較遠。性較馴善,亦愛鳴叫,鳴聲清脆而高亢,多為’七-巧’或’輝-吐-輝’反復(fù)重復(fù)的雙音或三音節(jié)聲。
體型:雄性體重42-58g,雌性45-62g;雄性體長196-250mm,雌性208-250mm;雄性嘴峰15-18mm,雌性14-17mm;雄性翅102-114mm,雌性100-109mm;雄性尾94-111mm,雌性92.5-109mm;雄性跗蹠18-21mm,雌性17-21mm。
食性: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食。所吃食物主要有種子、野櫻桃、核果、草莓、漿果和其他果實。
繁殖:繁殖期5-7月,通常營巢于海拔 1200-2500m 的茂密森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竹叢和灌木叢中,距地高0.8-1.5m,隱蔽甚好。巢為杯狀,主要由細(xì)枝、草莖、草根等材料構(gòu)成,有的還有苔蘚、蛛網(wǎng)等材料,內(nèi)墊有細(xì)草莖和草根。每窩產(chǎn)卵3枚,卵白色、具粉紅色斑點,卵的大小為 22.4mm × 16.3mm。
習(xí)性:性活潑,6~15只鳥結(jié)成吵嚷群體。棲于山區(qū)常綠林。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xué)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