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閹
2022-01-05
基本解釋
拼音:zì yān
解釋:閹割源于割禮。割禮是一種老而彌新的風俗和治療手段,最早起源于古埃及,也有源于猶太教或伊斯蘭教的說法。世界上有不少民族都有男女割禮的習慣,男性就是切除全部或部分陰莖包皮,女性就是割除部分或全部陰蒂和小陰唇。
如果說男性的割禮有益身體健康,還能減少艾滋病的傳播,那么,女性的割禮純粹是男權(quán)的變態(tài)膨脹,目的是割除女性一部分性器官,以免除其性快感,保護貞節(jié)(包括婚后對丈夫)。女性割禮是極其殘忍的酷刑,是對人性的戕害。
把割禮發(fā)展成閹割,實在是人類歷史上倫理學和醫(yī)學的偉大發(fā)明。
太監(jiān)并不是中國的特產(chǎn)。在古代埃及、希臘、羅馬、土耳其、朝鮮,都有太監(jiān)。英文中太監(jiān)(eunuch)一詞由希臘文“守護床的人”演變而來,這種不同文明、不同種族、不同國度的不約而同的做法,是人類對自己丑惡本性最好的闡釋。
燕趙大地不僅未能幸免于難成為凈土,反而成為滋生罪惡的一片沃土。中國太監(jiān)史上有著名的十大太監(jiān),其中趙高(秦)、王振(明)、魏忠賢(明)、安德海(清)、李蓮英(清)五人均是燕趙大地的特產(chǎn)。
詞條內(nèi)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yī)學等領(lǐng)域),建議您咨詢相關(guān)領(lǐng)域?qū)I(yè)人士。